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乡土本色”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怎么搞?

    信息发布者:qy13416598560
    2019-10-22 14:28:45    来源:互联网   转载

      原创 唯美乡村

      目前,城市的社区管理模式是一对多的模式,社区成员间没有联系,而在“面对面社群”生活的居民很难适应这种生活模式,因为“面对面社群”讲求的是互动与沟通。因此,通过重建具有乡土文化特征的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发社区居民传统的社区意识,增加当今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乡土本色社区空间营造

      1.居住文化与住宅重构思路

      在传统乡土社区中,住宅不仅是居住空间还具备生产与储备的要求,同时,在传统乡土社区中,家庭组织结构稳定,家庭养老模式稳固,对住宅的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了现代设计理念下的社区住宅,虽然也考虑到了传统住宅的生产与储藏的功能。但这三个功能却被放置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让新规划的住宅失去了农村社区特有的乡土本色。

      面对这个问题,山本理显先生在其“地域社会圈主义”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回味的构想:地域社会圈中的住宅由“店铺”(开放性)和“寝室”(私密性)组成。一个住宅中由1人或多人居住。这种居家办公式住宅可分为几种,如:烟草店面+寝室、图书租赁店+寝室、洋酒馆+寝室、书店+寝室等。并通过这基础单元的组合形成一个大型的组团。这样的设计理念,隐隐的与我国南方的“骑楼城”街居社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其整体组合的社区组团,开放与私密的空间的配合,又为传统民居四合院在多(高)层住宅内的实现提出了可能。

      2.乡土本色公共空间人文内涵重树

      在现代规划理论的影响下,一般社区规划时或多或少的都会考虑公共空间的设计,不论是社区中心大尺度的公共广场,还是住区里的“高山流水”。而这些现代规划理论指导下的公共空间与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相较下,都显得“高级”很多。但这些舶来品往往缺乏传统聚落之中的“乡土本色”以及人文内涵。

      对于传统聚落来说,公共空间不仅为人们休憩,交流活动而存在,通常也是人们的“共享、互助”场所。比如,村头前的打谷场,水井旁的大树下,胡同里的小道上。这些公共空间尺度虽不大,但却分散的依附在人流动线上,通过人们的使用而产生了多种实用且复合的功能,并与使用的人们产生联系,也让人们在使用公共空间的同时,相互之间产生交往,增加联系。

      同时,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不仅是物质环境得承载者,还有着延续当地民俗文化传承的功能。民俗文化反映了聚落的地域性与适应乡土生活的文化要素,是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无论是戏曲,舞蹈,婚丧嫁娶,生辰寿宴,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公共空间。

      各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公共生活内容与生活尺度,这些内容与尺度都是当地居民长期与当地自然环境,在“共享,互助”的原则下打磨而成的,具有天然独特的乡土文化特征。同时,农村社区的活动行为与城市里的活动行为,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在社区规划建设时,应该弄清楚每个地域特有的生活方式,为其打造与之匹配的公共生活空间,而不是生搬硬套,城市社区的规划模式。

      3.社区乡土景观的营造

      日本学者进士五十八先生在其《乡土景观设计手法》中把乡土景观的特质概括为:“村民们在顺应土地自然条件的同时也是在和自然做斗争,利用由当地的材料和技术所形成的,即是所谓的“百姓的环境设计”所展示的本质的优秀性”。俞孔坚认为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把乡土特色归纳为四个特征:其一,是由当地环境和土地自然生成的;其二,它是属于当地人的;其三,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其四,它是人们对地域的一缕情感。

      乡土化景观是当地的人民结合自身的需要,主动的接受所处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当地特色景观的原动力。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地域中特有原材料、人们与环境之间长期磨合,是该地域乡土化景观形成的结果。这样方式产生的景观,是属于该地域与人民的,营造这样的景观才是对地方和乡土文化的尊重。

      俞孔坚认为,人不光是生物的人,还是一个文化的人。各个地方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是长期以来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而形成的。

      每一个人类聚落的形成,都是经过了长期与自身自然环境磨合,适应和发展演化而来,相互自成一体。其中的山水。林木,沟渠,田园等元素的整合都让生态系统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状态。

      景观是社区构成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村民信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建设城市的时候,不要失去乡村;不要只见城市而不见乡村,没有乡村的城市化没有未来。在社区景观模式化,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无论在城市社区还是新农村社区,一个尊重地域乡土文化的社区景观,最是能够激发社区居民活力、认同感、归属感。这样的一个社区才是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社区。

      返乡的青年、中年、企业家,乡村欢迎你们回村,父母亲等待你们回家,“返乡互助” 助你一臂之力。你们回家了,乡村才有希望!敬请关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乡村资讯。专注三农、乡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等研究与开发者服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